VA艺术创想师|拒绝盲从,对于艺术教育,她坚持自己的style

作者:VA艺术留学2018/09/05点击:3152次

傍晚6点,重庆的夜拉开序幕。

VA某间教室,烛光盈盈,歌声缭绕。

艺术类出国留学作品集辅导

小王生日那天,特意提着蛋糕回来,邀请自己共度诞辰。望着自己曾经指导过的学生,罗老师眼里满是欣慰,荡起心海的阵阵涟漪。

春晖遍天下,是作为老师的一份荣耀;细水流沙而不遗忘,是这份荣耀散发出的光芒。罗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向来和谐,就算是毕业后的学生,也和罗老师保持着的紧密联系。

不只是国内的学生,那些隔着一片大洋,独自在海外的学子,以网络为媒介,仍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乐于跟罗老师视屏聊天,分享生活的趣事和感悟,询问创作的问题。

老师受学生爱戴,源自老师的个人魅力。而罗老师的魅力,在于她对教育对艺术个性化的认知。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她擅于将正在发生的艺术事件放入当下社会背景和艺术史上下文逻辑中进行观察与思考。罗老师说:“艺术能让我辨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让我对今日社会的艺术发展现状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知。”

观察与思考结成的硕果,罗老师将其融进了自己的课堂。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上课时,罗老师喜欢从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点出发,不吝分享自身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或者最想表达的观念想法,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梳理灵感思路与调研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对于罗老师来说,在陪伴学生深刻挖掘成长历程或思维困惑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在罗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对于艺术不盲从不逐流的态度也渐渐流进了学生的血液,热衷于从当下的现实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名留学于伦敦的学生,有一天,在街上碰到同性恋游行。孩子激动万分,迫不及待要将对于此事的看法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形式,第一个与罗老师分享。

在当今这个从众如流的现实社会,能够保持独立及清晰的认知,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一切,离不开罗老师在深厚的艺术土壤中多年如一日的深耕,以及对中西方艺术史的发展汇聚的深刻见解。

02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在罗老师的本科和研究生时代,罗老师喜欢与书为伴。一整天待在书桌前学习和思考,是她常有的状态。当看到一些作家、艺术家的观点与自己的不谋而合时,她更是巴不得穿越过去跟他们侃侃而谈。

好阅读,是罗老师从小到大都乐在其中的事。

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小时候的罗老师也喜欢看漫画。对于漫画的热爱,让罗老师开始尝试着自己绘制幽默卡通的形象,并从中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画漫画这件事对罗老师影响深远,直到今天的创作中都有漫画风格的影子。

稍长,罗老师就开始了专业的国画练习。学习中国画的经历,为罗老师打下了笔墨的基础,也使罗老师对传统中国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之后,一段相当漫长与煎熬的过程——学院化的写实训练开启。虽然艰辛,但罗老师十分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她说,如今自己能够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造型手段来创作作品,而不会因为畏惧形象的具体而放弃写实的手法,全依赖学院训练打下的基础。

一路走来,罗老师对每个阶段都心怀感激。指导过自己的老师,崇敬的艺术家,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坚持,一点一点地塑造了今天的罗老师:

2014作品《安全通道系列》获四川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年展优秀奖;

2015作品《风景系列》获虚苑青年版画创作新锐奖

2015作品《风景系列》获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年展二等奖;

2016作品《夏日系列》参加“涨潮”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6作品《泳池系列》参加“复制与呈现”畅聚空间邀请展;

2016作品《夏日系列》参加“情调主义”艺术展览。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va艺术类出国留学

03

每一次展览,罗老师都用作品表达态度,绘出自我。与艺术教育形成合力,也是在一次展览上结下的缘。

某次展览,一位策展人买下罗老师作品,并且在美术馆策划了一个群展,后来还被美术馆收藏。以此契机,她经常去美术馆,针对一些艺术爱好者,做一些版画、篆刻、插画之类的分享和艺术体验课程。

此次经历,让向来喜欢独立思考的罗老师意识到:多数人的审美教育仅限于学生时期的书本中,并且只是对艺术的基本知识介绍,根本无法体会到艺术的真正魅力。而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职能,能够让人零距离欣赏原作,欣赏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和艺术品带来的精神力量。这种与原作面对面的欣赏对于青少年的艺术培养尤为重要。

心系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关心未来的艺术素质,罗老师发现自己对艺术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觉得自己应该能为青少年做点什么,心里开始燃烧起艺术教育的星星之火。VA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和思维模式深深吸引着罗老师,形成燎原之势。

如今,罗老师投放在艺术教育里的火把不仅越烧越旺,对于艺术和教育的独到见解,也释放温度,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文章标签:艺术类出国留学,作品集辅导,艺术作品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