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北京 - 杭州 - 重庆 - 宁波
罗德岛百分百看中?为什么今年的自主命题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作者:VA艺术留学2020/06/26点击:1616次

2021年
罗德岛自主命题公布:
REPAIR
修 复
“Identify something that is in need of repair”
确认某一样物体需要被修复
和以往的关键词不同,“修复”这个词所包含的精神价值远高于现实意义。既然要修复,就必然有修复的理由,且势在必行。

放眼生活中,最具有现实“修复”意义的,就是那些“正在消失”的文物古籍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被赋予年代感和文化使命感的“宝物”正在用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速度,日渐“衰老”。
今天小v就想来和你聊一聊,面对大量文物古籍的不断消逝,仍然有这样一个风里雨里始终坚持守护这些“珍贵宝藏”的神圣之地,日复一日地与时间作斗争,她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藏书楼:
Cultural Heritage Matters
【风雨天一阁】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为主体、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2.6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就不多见,而天一阁藏书却保存至今。在天一阁藏书楼前,作家余秋雨曾这样追问:
“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

© 天一阁
天一阁一直以来守护着什么?
岁月的痕迹,叠印在天一阁,那些严苛的遗训又在空气中向人耳边飘来。天一阁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貌似不起眼的宝书楼,因着书香的绵延,让历史的遗珍有了最好的归宿。

© 天一阁藏书
这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书楼折射出一种古老不朽的文化,那些沉沉浮浮的历史,依旧执着地延续至今。
一直以来,她默默守护的是:
岁月悠长的深厚文化积累
以及这些随时随地可供鉴赏品茗的珍贵古意

© 天一阁藏书楼的“尊经阁”
古今藏书之家数以千计,多传几世就湮没,能存百年以上的也寥寥无几。以范钦好友丰坊为例。丰坊也喜藏书,其书楼名曰“万卷”,可见藏书之丰。但丰坊较随性,常随意将书借阅于人,频频遗失。后来万卷楼更遭火灾,损失惨重,劫余后,丰家子孙也无意再藏书,悉数转让于范氏。
而范钦就尤其注重藏书保护
他还定下严苛的家训:
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这就有了后来的“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一说。还有,烟酒忌登楼;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子孙也不得无故入阁。如有违背,所受惩罚是不予参与祭祀。除此,还有两条备受争议的“不准入”:外姓人,族中女性。
虽然有些家训难免带着些封建之意,但范钦此举有其深谋远虑。但凡开宗立派之人,哪个没些铁腕手段。范钦在为官之时就以强硬著称,不畏皇亲,不惧奸相。作为一门之长,身负大责任,岂可拉不下脸,轻易破例。重要的是,他和后代子孙做到了对天一阁真正的保护。

© 来到天一阁阅书抄书的各地学者,络绎不绝
古籍修复很容易吗?
回到本文的开篇,“修复”。对于这些珍贵的古籍而言,除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修复”。但是修复工程浩大,谈何容易,天一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 天一阁珍藏古籍
天一阁西北角一座3层小楼已然成为一家“古籍医院”,发黄变脆断裂的古旧字画、虫蛀霉蚀破损的古籍善本、古墓出土的黏结絮化的经书卷文等纸质文物,都在这里重获新生。

© 天一阁“古籍医院”
小楼是天一阁古籍修复部,这里有13位“古籍医生”,施展修复技艺,守护着书籍记录的历史与文明。论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真的不亚于任何一场外科手术。
从纸到糨糊
十八般武器齐上阵
巨大的立柜,柜子分割成几百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放着一种纸,初看上去只有颜色和厚度上的差异,玻璃门上贴着相应的编号。天一阁藏品修复部主任王金玉解释说:
“每一个格子就是一个品种的手工纸,这里大概有近300种纸,我们要最大可能为每本需要修复的古籍找到相对应的纸。”

© 天一阁纸张存放立柜
在修复工作室里,能看见不少修复师伏在两米多长的案子上,一手握毛笔,小心翼翼蘸着糨糊,将薄如蝉翼的修复用纸填补到古籍书页的孔洞里。

©将古籍放平展开

© 将书页打湿,让纸张得以最大程度扩张

© 右手握住修复毛笔,左手粘贴修复纸

© 用线修补重新装订
事实上,对于古籍修复师来说,调制合适的糨糊是修复古籍的重要前提,修补不同的古籍需要不同浓度的糨糊,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现成的教科书,全凭经验和感觉。这些看似平常的工具大多出自修复师之手。
“很多工具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具,一般修复师的工具从不外借,也用不惯别人的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已经成为我的重要一部分了。”修复师们如是说。
修书如诊病
“望闻问切”都要用
看上去并不难的修补工序,每一步都潜藏技巧,考验耐心和细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范,古籍修复已成为一项科学严密的工艺。一本书从书库提取后,修复师先要拍照存档,记录下种种“病害”,然后经过拆页、编码、选配补纸、制糊、修补、喷水压平、折页、修剪、蹾齐、锤平、打眼、穿捻、捆结、装订等十几道工序。修复一页纸有时要花几个小时,而修复好一册古籍,一般耗时一两个月,长的甚至要一年乃至更长时间。
因为附着在古籍上的历史和文化属性,也对修复师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娴熟的技艺是根本,但这远远不够,古籍修复者要熟悉历史上不同时期书籍的形式和版本,更要通晓不同时期的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

© 修复师给古籍补洞
修复古籍,需要在孤独中始终保持着对守护文明的那分赤诚。
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的系统清理,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和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天一阁目前藏有古籍:
共计2.2万种
15.8万册
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
34626册
而在这中间,约有40%的古籍因虫蛀、鼠噬、絮化、酸化、老化、断线、缺损等“病害”需要修复。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随着时间流逝烟消云散,修复工作,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 天一阁的大书柜
是什么支撑着修复师们的“日复一日”?
其实如果你耐心看到了现在,你一定会感到十分困惑。古籍修复是一份极其繁琐,精密,且沉闷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修复师们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守在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每天8时30分上班,下午5时30分下班,重复着修书一件事情。
在这里修书8年
有过寂寞和厌倦吗?
面对这样一个灵魂深处的拷问,修复师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当年大学里80余位同专业同学,至今还在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已经不超过5人了。
“当然也有过迷茫浮躁,但当看到修复好的一本本古籍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作用,就让我感觉收获巨大,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分量和价值,是无法替代,不容失去的。”
天一阁修复了包括《天圣令》《明代进士登科录》《明代会试录》等诸多堪称国宝在内的古籍。2012年至今,王金玉带领天一阁古籍修复团队共完成书页修复5万页、古籍基础维护3054册、书画装裱374幅、碑帖传拓与修复11889张。“如果要把天一阁所有‘病害’书籍全部修缮一遍,要多长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吧!”王师傅回答说。

© 修复师修复古籍
其实很显然,真正需要修复的并不是古籍本身,而是古籍带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帮我们解决学术研究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以及历史遗留给人们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文化财富。
与其说是古籍需要修复,不如说是文化遗产需要更多人去用心守护。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这些留着我们人类文化发展的点滴痕迹和脉络,不容失去。
比起当下的快节奏生活
这可能才是你真正应该去体验的
最有意义的一次文化遗产守护之旅
走进已有500年历史的天一阁
实地调研13代人的坚持
传承中国藏书文化
让传统文化遗产+技法和藤校教授特授课程
为你的暑期真正助力
01
- 项目特色 -
// 用当代社会的多元视角探讨文化遗产;
// 体验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和制纸技艺;
// 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呈现社会调研成果;
// 学术素养+实地调研+艺术创作;
// 多重学习阶段,多样化产出。

© VA&天一阁藏书馆
02
- 项目产出 -
1.一篇论文:
参与项目的同学在对天一阁调研的基础上,从建筑、藏书文化、古籍修复等角度出发,完成一篇具有学术性的论文;
2 .一本线装书:
天一阁古籍修复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一本线装书;
3 .一个创新设计:
VA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结合其论文研究方向,完成一件具有“天一阁”特色的设计作品。

© VA&天一阁藏书馆
03
- 项目行程规划 -

往期作品内容
© VA&天一阁藏书馆
开营前一周
线上
【行前准备】
•文献阅读
•社会学调研方法学习
•艺术产出思考
•兴趣点和研究问题
产出:
行前学习手册
•文字调研
•视觉调研
Day1 天一阁
【考察天一阁】
导师带领学生考察天一阁,为大家讲述天一阁的历史和藏书文化,以及与古籍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参观时一并学习天一阁的庭院式园林特色。
【参观奉化手工纸坊】
其所产的棠岙苦竹纸被全国各大图书馆和大学定位古籍修补专用纸。学生将体验手工传统纸的制作技艺。
论文调研:
•考察记录
•采访调研
•研究问题
•论据收集
创作准备:
•照片或手绘记录
•灵感收集
•创作原材料收集
Day 2
(VA宁波校区)
【实地研学】
上午讲授中国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并做一些制作线装书的准备工作。
下午带领学生体验古籍修复艺,
并指导学生制作一本线装书。
产出-线装书:
•了解传统工艺制作过程
•比较中西方制作工艺
•视觉化记录实验过程
后续
(线上和线下)
【论文开题指导】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积累,老师指导学生论文开题、
构思以及论文完成。
二、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制作一
件具有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创意作品。
产出
•一篇具有调研性的英文
学术论文
•创新设计作品,例如为
天一阁设计一件文创工艺品,或者为推广传统文化设计一个手机App
- 核心导师助力研学产出 -
主题方向:
由VA特邀的美国藤校在职教授亲自把关;
文字调研+英文论文:
由VA特邀文化遗产研究导师对学生的文字类产出把控,导师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CL)、纽约大学(NYU)、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和伦敦国王学院(KCL)等知名大学;
视觉产出+文创设计:
由VA全线艺术导师参与教学和产出,导师来自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伦敦艺术大学(UAL)和多摩美术大学等知名艺术院校;
实地调研:
特邀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博士和天一阁博物馆古籍修复师于老师参与学生实地调研。

项目-实地调研天一阁实拍
© VA&天一阁藏书馆
报名TIPS:
活动时间
前期:7月25日前一周
线上培训-含藤校教授课程1次+线上专业辅导2次
中期:7月25-7月26日
实地调研
后期:7月26日之后的六周内
成果产出
英文研究论文(一对一辅导,含藤校教授课程1次+专业论文辅导)
艺术设计作品(一对一辅导,含作品排版)
活动名额
第一期现招8人
活动费用
25800元
(包含:课程辅导费用,实地调研的交通费、餐饮费、参观费、讲解费和保险费用,费用说明以最终报名注册表格为准)
报名方式

(扫描上方二维码咨询报名)
文章标签:罗德岛,百分百,自主命题
推荐资讯
-
VA大师说第41期 | 做动画设计的还不懂“蒙太奇思维”?
时间:2021-03-30点击:6559次
-
VA大师说第40期 | 什么样的黑科技才配改变世界?宜家SPACE10专题篇
时间:2021-03-12点击:5608次
-
VA艺术工坊第8期 | 开学季“奋斗slogan”艺术拼贴画报DIY!
时间:2021-03-05点击:6134次
-
VA大师说第39期 | 细菌艺术,造物主的秘密于艺术领域的探索
时间:2021-02-26点击:7950次
-
VA大师说第38期 | 包豪斯的关键词得再多一个:平面设计
时间:2021-01-29点击:7369次
